廟崗鄉四個“合” 給力非公企業黨組織建設
發布時間:2017-10-27 19:23:51 來源:本站 閱讀次數:1359
廟崗鄉屬農業大鄉,工業經濟較落后;轄區內非公企業規模較小、從業人員數量較少、流動性大,不少非公企業黨員人數較少甚至沒有,本身不具備單獨建立黨組織的條件,黨組織的覆蓋面仍比較小,還存在很多的空白點。 在這種情況下,鄉黨委轉變思路,通過建立非公企業聯合黨組織加強對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領導,通過四個“合”改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乏力的情況。
整合組織資源。針對非公企業中組織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弊端,廟崗鄉突破傳統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以單位為工作基礎的單一方式,更加靈活地整合多個非公企業黨組織和黨員隊伍資源,以區域、行業等為標準,將分散的小規模非公企業整合起來建立一個聯合黨組織,加強新經濟領域中黨的組織資源的社會影響力。聯合黨組織共享一個黨員活動中心(室),由鄉黨委指派同一至兩名非公企業黨建指導員,組建一支黨員志愿者隊伍,統一進行黨員生活、統一開展創先評優等活動,最大程度利用好組織資源。
聚合黨建人才。摸排非公企業中的“隱形黨員”、“口袋黨員”,理順流動黨員的組織關系,靈活利用“老鄉會”或行業協會等團結和凝聚在異鄉工作的流動黨員。建立在流動從業人員中發現、培養、發展黨員的新機制,完善與此相適應的流動黨員管理制度,不斷擴充黨員隊伍,幫促他們在崗位上發揮先鋒模范作用。致力于把黨員培養成非公企業優秀人才、把非公企業優秀人才培養成黨員、把優秀的黨員人才培養成企業管理和技術骨干,尋求企業效益和黨建工作的最大公約數。
糅合雙贏管理。一是雙重教育,宏觀上實行全面的“黨性教育”,利用聯合黨組織統一的黨員電教平臺、組工報刊雜志等對非公企業黨員和職工加強教育,使他們對黨和國家的方針、理論、政策等熟悉理解,并逐步做到自覺踐行;微觀上圍繞企業文化實行“專業教育”,即鼓勵黨員、職工加強業務學習、提升自我素養,爭當行業“能手”。二是雙重評議,對非公企業黨員實行企業業績評價和黨員作用發揮雙重評價標準,要求黨員應自我加壓,在建設非公企業服務型黨組織活動中嚴格兌現黨員承諾,爭取做到工作業績和承諾兌現的“雙優”。
聯合群團共建。按照黨建帶工建、黨建帶婦建的要求,在非公企業聯合黨組織中充分發揮工會和婦聯的維護職工、尤其是女工合法權益、監督企業依法經營等的功能。打好“群眾牌”、筑牢“維權墻”,助力非公企業聯合黨組織工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,有利于在非公企業中切實增強聯合黨組織的號召力和凝聚力。(廟崗鄉 方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