欄桿集鎮:鄉村振興致富帶頭人——高立葉
發布時間:2019-04-29 11:21:57 來源:本站 閱讀次數:2495
遠處青山如黛,眼前青翠欲滴,衣著五顏六色的采茶人點綴在茶園的各個角落,安徽省晨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茶園里春意盎然。不過,很多人不知道,這里原來是一片荒地,雜草叢生,枯木縱橫,這樣的轉變,正是晨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。
安徽省晨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立,創立者高立葉是地地道道的欄桿集鎮趙集村人。2011年春節,他回到家鄉,發現很多土地拋荒,無人耕種,這讓漂泊多年,年逾不惑的他有了回鄉創業,大干一番的念頭。8年過去了,在他的經營下,原來的荒山地變成了苗圃園,拋荒田種上了茶樹,稻蝦養殖更帶動了村民共同致富。
荒山地變苗圃。因為對林業苗圃行業有所了解,回鄉發展后,高立葉最先想到的就是經營苗圃園。經過趙集村部牽頭協調,先期流轉了120畝山地,種上樸樹等本土風景樹。因風景樹成木期長,效益回報慢,為了回籠資金,擴大發展,高立葉先后流轉380畝山地,種上了白石榴、桃樹等果樹,挖了池塘養起了甲魚,并且在林間套養了雞鴨鵝等家禽,共計900只。
苗圃園經營起來后,有需要種樹、除草、為石榴套袋等工作的時候,高立葉便來到趙集村委會,請村干部幫忙在村內雇傭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,為的就是帶動村民一起增收致富。
趙集村委會書記謝家春說:“到苗圃幫工一年下來能增收5000元,這對于貧困戶來說,既能在家門口就業,工作強度也能吃得消。”
拋荒田變茶園。2017年,高立葉看到村里的山崗上多出了很多拋荒田,看到周邊鄉鎮有人經營茶園,高立葉也有了想法。
為了經營好茶園,有自己的產品特色,他從省農委找來新品種茶樹,先期流轉20畝荒田,種上了龍井、烏龍早、舒茶早、白茶4個品種的茶樹,預計今年產量百余斤。
新品種茶樹比老茶種要早25天采茶。清明前,采茶工們每天一大早便來到茶園采茶,采茶講究眼疾手快,只見她們手指翻飛,拇指、食指輕輕捏住嫩芽,往上一掰,一片片鮮嫩的綠芽便飛入竹簍。
高立葉介紹:“采一季茶大概20天左右,需要30個采茶工,一個采茶工采一季茶能增收2000到3000元不等,目前有7位貧困戶。”除了工資收入,流轉土地的租金也成為村民的穩定收入,原來的拋荒田成為了村民的聚寶盆。
為了讓村民精準高效采茶,上崗前,他請來專家給自己和村民進行采茶技術培訓,并且和村民一起采茶,現場教學,現在他自己就是一個采茶熟練工。
據了解,為了讓茶葉品質更高,高立葉的茶園只采摘春茶,其余時節都給茶園進行養護。2018年,高立葉又流轉了50畝土地種植茶樹,今年采購了一套炒茶設備,預計明年將會有更好的收成。
低產田變寶地。2018年,高立葉看到村里很多人的水田閑置,一打聽,原來這些水田泥土太軟,機械無法耕作,因此成為閑置的對象。
10月份,高立葉流轉40畝水田發展“稻蝦連作”,溝里養蝦、田里種稻,水稻與小龍蝦和諧共生。“稻田養蝦技術已經比較成熟,小龍蝦市場也很火爆,是個高效益的致富門路。”
今年4月中旬,第一批小龍蝦已經上市,說到收益,高立葉有點興奮:“一年可養兩季,一畝田可掙4、5千元。”
稻蝦模式受到熱捧,在他的帶領下,趙集村已經有2戶種植大戶、3戶村民加入了稻蝦養殖,統一渠道進苗、統一標準養殖、統一價格銷售,規模近100畝。
趙集村委會書記謝家春:“推廣稻田綜合種養模式,確確實實提高了稻田種養效益,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。現在村民除了流轉土地的收入外,每季做工也能增長3000元左右。”
據了解,自回鄉創業以來,高立葉已經先后投資700萬元,目前各個項目已經日漸成熟,未來,他希望打造一個集生態觀光、茶旅休閑、農耕體驗“三位一體”的鄉村旅游發展之路,帶動著村民持續增收。(吳俊潔、謝家春)